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雷达液位计依靠天线发射与接收雷达波实现液位测量,天线表面的清洁度直接决定信号传播效率与测量精度。在工业场景中,粉尘、水汽凝液、介质残留(如油污、结垢)易附着于天线,导致雷达波衰减、反射信号失真,甚至引发虚假液位读数。因此,科学规范的清洗是保障雷达液位计长期稳定运行的核心,需结合其工作原理与应用环境制定适配方案。
清洗前需明确核心清洁对象与风险防控要点。雷达液位计的敏感部件集中在天线(如喇叭口天线、抛物面天线)及外壳接口:在粉尘较多的料仓环境,天线易积尘形成绝缘层;在高湿度或低温场景,天线表面易凝结水珠;测量粘性介质(如原油、糖浆)时,易残留介质并逐渐结垢。清洗前需切断设备电源,拆除天线保护罩(若有),通过目视或软布轻触判断污染物形态 —— 松散粉尘优先物理清扫,粘稠残留需溶剂辅助,坚硬结垢则需温和处理,避免损伤天线表面的防腐或高频涂层。
针对不同污染物需采用差异化清洗策略。对于粉尘、轻灰等松散杂质,可采用干燥吹扫法:用洁净的压缩空气(压力控制在温和范围,避免高压冲击天线结构)沿天线轴向轻柔吹扫,重点清除天线喇叭口内侧及边缘缝隙的积尘,确保雷达波发射路径无遮挡;若粉尘已轻微结块,可用软质无尘布蘸取少量纯净水轻轻擦拭,随后用干燥氮气吹干,防止水分残留影响信号传播。
处理油污、粘性介质残留等有机污染物时,需选用与天线材质(常见为不锈钢、聚四氟乙烯)兼容的中性清洁剂,如稀释后的专用工业除油剂或医用酒精。用无尘布蘸取少量清洁剂,以螺旋式轨迹轻柔擦拭天线表面,避免用力摩擦导致涂层划伤。待污染物软化后,用纯净水冲洗干净,再用干燥空气彻底吹干,防止清洁剂残留腐蚀天线或影响高频信号特性。
面对水垢、盐垢等硬性结垢,可采用温和化学除垢法。选用低浓度有机酸溶液(如柠檬酸溶液),用棉签蘸取少量后均匀涂抹于结垢区域,静置片刻待结垢软化,期间需避免溶液长时间浸泡天线壳体。结垢软化后,用软质尼龙刷轻轻刷除残留,再用纯净水反复冲洗,最后用干燥布擦干,确保天线表面恢复光滑,无结垢残留。
清洗后的验证与维护同样关键。完成清洗后,检查天线外观是否完好、无划痕或变形,重新安装保护罩并通电预热,待设备稳定后观察液位显示是否正常,对比清洗前后的信号强度与测量稳定性,确认无异常偏差。日常维护中,需根据环境污染程度制定清洗周期:洁净环境每 6-12 个月清洗一次,粉尘、高湿或粘性介质环境缩短至 3-6 个月,同时记录每次清洗的污染物类型与操作细节,为后续优化清洗方案提供依据。
此外,清洗操作需严格遵循设备制造商技术规范,尤其针对带有特殊高频涂层的天线,需严格选用推荐清洁剂,避免化学腐蚀破坏涂层性能,从根本上保障雷达液位计的测量精度与长期可靠运行。
上一篇:【雷达液位计】雷达液位计的调零方法
下一篇:【雷达液位计】没有了!
欢迎来电咨询